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06-11 37 0

引言

自西汉时期汉武帝即位以来由于连年征伐致使国家财政空前困窘,朝廷与坐拥大量财富的诸侯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现状下汉武帝铸造发行了“白金三品”金属铸币在市场进行流通,以此来削弱诸侯的实力强化中央集权。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此后历代王朝一遇国库空虚时便会发行大额虚币以此来弥补财政缺口,由于大额虚币的购买力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因此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历朝历代虽都有大额虚币身影的出现,但无一例外这些大额虚币的发行流通都只是“昙花一现”。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大额虚币”是指在法定意义上购买力远超过其本身价值的金属铸币。它是不以自身金属的价值来度量商品价值的金属铸币,如西方古代的金银币和中国古代的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等所谓的制钱故称虚币。

汉武帝所铸造的“白鹿皮币”仅限于王侯宗室朝觐聘享时垫在玉璧下面呈献皇帝所用,是汉武帝对宗室贵族的一种明火执仗的盘剥。由于其作为货币流通的性质较薄弱,所以白鹿皮币并没有在民间得以流通。

《史记平准书》有明确记载:“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值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展开全文

历史上最早具有作为货币流通性质的大额虚币是汉武帝所创的“白金三品”银铸币,上品、中品皆为方孔圆形,其中上品币以龙为图案定价三千钱,中品币以马为图案定价五百钱,下品币外形呈椭圆形表面有龟纹定价三百钱。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史记平准书》记载:元狩四年,汉武帝造银锡为白金。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

汉朝时期的上品“白金三品”银铸币重八两,按当时“朱提银”的市场购买力换算应值一千五百八十钱。而汉朝政府却将其定价为三千使其法定购买力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二到三倍,是不折不扣的大额虚币。

《汉书食货志》记载:“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

正是由于“白金三品”的法定购买力远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而“白金三品”银币的铸造工艺并不复杂,从而在汉武帝时期引发了大规模的银币私铸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抵制这种大额虚币,到了元鼎二年西汉政府废止了“白金三品”大额虚币的流通,大额虚币在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亮相登场就此失败告终。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尽管汉武帝时期的发行大额虚币以失败告终,但其在短期内给西汉统治者所带来的巨额收益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因此在后世历朝历代中当国家面临财政困难时统治者往往发行大额虚币以此来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西汉末年到王莽新朝、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这三个时期是“大额虚币”发行较为频繁的三个高峰时期。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西汉末年到王莽新朝建立这一时期,民间市场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货币改革,在这一时期至少朝廷向市场中发行了数十种大额虚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如此多种大额虚币在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成为大额虚币在历史发行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所发行的大额虚币使用时间最短的只发行了短短两年给当时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汉书食货志》记载:“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王莽建立新朝后由于私铸、拒绝使用大额虚币的民众太多而被迫下令减轻刑罚,但违反法令者仍源源不绝。王莽新朝时期草率又频繁的货币改革导致社会经济一片混乱,这也是王莽新朝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东汉王朝建立后有鉴于此所施行的货币制度都以五铢钱为本位未发行过大额虚币。

然而自黄巾起义之后董卓废除五铢钱开始铸小钱稳定了150多年的货币制度被破坏,大额虚币再次粉墨登场并且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东汉建安十九年长期颠沛流离的刘备占领了成都,刘备听从了属官的建议发行了大额虚币以此到民间筹备购买物资。

“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

蜀国官吏以此收购了民间物资,使蜀国朝廷在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严重被破坏,百姓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使用货币,在这一时期货币的发行量也由此大大减少。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自两汉以后的大一统的时期,这一期间国家经济繁荣大额虚币很少存在。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各国之间分裂割据混战不休,大额虚币也再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但由于割据政权统治区域狭窄统治时间不长,因此这些大额虚币在流通时间和流通范围上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两宋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货币的市场需求量开始加大这一时期铸币的发行量为我国历史之最,后来伴随着宋朝铜产量的下降铸钱发行量也大为减少。由于宋徽宗倡导“丰亨豫大”之说而挥霍无度,在严重的财政压力之下宋朝统治者再次发行了大额虚币。

崇宁元年宋徽宗任命蔡京为相令陕西铸折五铜钱,并将政府积存的当二钱改铸为当十钱,每四文当二钱改铸为三文当十钱。伴随着宋徽宗对大额虚币的发行造成宋朝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较之于北宋诞生于烽火之中的南宋财政压力远大于北宋,因此南宋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大肆发行大额虚币。

虽然在两宋时期都曾滥发大额虚币但相对于历史上的各朝代来说宋代所发行的大额虚币面值相对较小以当十钱为主。发行大额虚币作为朝廷弥补财政缺口的手段,到宋朝时期大额虚币的重要性也在下降,是应为在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较大额虚币印刷更加快捷这也是南宋以后大额虚币基本退出市场流通和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清朝建立之初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定下不铸“大钱”的规矩,从顺治到道光近两百年间只发行了面额一文的小平钱且形制、重量和材质也都相对稳定,但到了咸丰年间大额虚币开始在清朝发行流通。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早在嘉庆年间就有官员提议铸大钱到了道光年间愈演愈烈的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现象日益突出以铜钱为标示的物价随之高涨,清朝市场流通中的铜钱越来越不敷需用。而清朝铜矿铜的产量也在不断下降更多的官员提议铸大钱来应对,嘉庆、道光二帝慑于“祖宗家法”始终犹豫不决。

到了咸丰年间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江南财赋之地丧失,巨额的军费支出使得清政府在过去还能勉强维持的财政平衡被彻底被打破国家财政几近山穷水尽。雪上加霜的是产量本已极度萎缩的铜矿又被太平军断了输铜入京之路,咸丰帝一度下令熔化宫中金钟、铜器用于铸钱。

为维持基本的货币供给咸丰帝在咸丰三年批准铸造当十、当五十的大钱,到咸丰四年清朝普遍开铸大钱出现了当百乃至当千的高面额虚币。清朝大额虚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朝政府山穷水尽的财政状况。

咸丰七年后除当十钱外其他面额的大额虚币基本停止铸造和流通,随着当十钱的滥发无度和重量的下降当十钱也无法逃脱贬值的命运,到咸丰九年以后基本只能兑换两文制钱了大致回归到了其本身的价值。

从咸丰三年到十一年十年间清朝民间流通着从当四到当千十五种大额虚币,甚至还出现了以铁、铅为材质的大额虚币其铸造单位众多款式复杂。直到铜元的出现清政府才在光绪三十四年宣布永远停铸当十大钱,自此绵延两千多年的大额虚币至此彻底终结。

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看大额虚币在各朝是如何发展的?

尽管这些大额虚币在货币的性质上比金属货币更加先进,但在大额虚币与旧的金属货币共同流通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不但使大额虚币在理论上应有的便利无从发挥,反而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混乱,最终要么是各朝统治者主动废除大额虚币要么是商品交易倒退回原始的以物换物。

参考历史文献:

《西汉度量衡略说》

《汉书·王莽传》

《魏书·食货志》

《咸丰大钱与清朝财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