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币政改革:扰乱经济秩序,引发“经济危机”,短命的新朝政权
提起王莽,史书上多以权奸的形象出现,一度成为奸臣的代名词。现代网络上“王莽是穿越人”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其实在最初时,王莽的“取汉自立”一度被天下儒生看做是读书人的胜利。那么对王莽的评价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于王莽执政及称帝期间的币政改革,或许可以了解王莽的“托古改制”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王莽及“托古改制”
西汉后期,元、成、哀、平四帝时,在汉武帝时被压制的豪强重新被统治者认可,再次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因此豪强们大量兼并土地、买卖人口,造成了西汉晚期社会大量的人口失去土地沦为流民,而流民又被豪强强占沦为奴隶。汉成帝甚至直接参与到土地买卖之中。上行下效,外戚、官僚、宦官纷纷与豪强勾结,土地兼并和人口买卖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
1、王莽称帝
王莽出身于外戚家族,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早年以“折节恭俭、勤身博学”而闻名,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汉哀帝是王莽一度失势,因他为官擅于礼贤下士、收拢民心,许多大臣、儒生乃至百姓都上书为其鸣不平。平帝时王莽得到启用,再次以大司马身份执政。当平帝去世后王莽效仿“周公故事”,以摄政之名辅政于汉孺子帝。三年后王莽受群臣拥立,正式接受禅让,称皇帝,改国号为“新”,改元为始建国。
2、王莽的“托古改制”
王莽靠效仿古礼获得高位,又靠效仿周公身居摄政,再靠“法古禅让”窃据帝位,加上王莽本身也是儒生,自然对于儒家的“克己复礼”之说感同身受。一系列的成功使王莽以及支持他的众儒士们都相信,只有恢复到西周时的制度才能扭转西汉末年的种种弊端。于是王莽效仿周代礼仪制度,展开了被称为“托古改制”的大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将汉代的官职名称、地区名称恢复到周朝的古名,更改西汉授予外邦如匈奴的爵位,推行五均赎贷和六箢向民间提供官府的无息贷款和平抑物价,变土地私有制为王田制等。王莽推行的新政中最被人诟病的,也是最终引起天下大乱的,就是王莽的币政改革。
二、王莽的币政改革
王莽从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到大凤元年(公元十四年)这短短的七年间先后进行了四次改币活动。王莽的币政改革也最终引起了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造成了新朝的财政崩溃和民间的破产狂潮。而因强行推动币制改革而实行的五家连坐法也造成了西汉末期以来奴隶问题的加重。
展开全文
1、居摄二年发行的错刀、契刀、大钱
西汉自汉武帝时禁止民间私自铸钱,由政府发行统一“五铢钱”,自此统一了币制。西汉末年时五铢钱的发行量过大,而且五铢钱的本身价值过高,一枚五铢钱相当于现今的二十七元左右,不利于小商品的交易。这就造成了当时的物价膨胀和小规模交易不畅等问题。王莽于居摄二年摄政期间下令加铸了错刀、契刀、大钱三种新货币,并做出了错刀值五千钱、契刀值五百钱、大钱值五十钱的硬性规定,与五铢钱同时在全国流通。
刀币
2、始建国元年的大钱、小钱
两年后王莽受禅让称帝,因汉朝皇室姓“劉”,拆开就是“卯”、“金”、“刀”三个字,他认为错刀和契刀会让人想起汉朝的皇帝;另外五铢钱为汉武帝下令铸造发行的钱币,也会让人想起汉朝皇帝。于是下令废除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保留大钱的同时另外铸造发行了小钱,颁布法令严禁民间私藏铜和炭,以防止民间私自铸造大、小钱。其中小钱与五铢钱同值。
3、始建国二年的“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第二年王莽再次“追随古法”,更改“钱”字为“泉”字,废除大、小钱,另行铸造金、银、龟、贝、泉、布六种新币,共计二十八种币值。其中的泉和布都是铜制,故称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4、天凤元年的“尽废旧币”和“货布”、“货泉”
四年后王莽因“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币值混乱,民间私自铸造五铢钱成风,屡禁不止,终于迫于压力宣布废除“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重新铸造发行了“货布”、“货泉”两种钱币,两种钱币的币值为一货布抵二十五货泉,但重量却是二十五铢对比五铢。
大小钱
三、币政改革引起的混乱和危害
王莽进行的币政改革多为“腐儒之见”,他和他手下的儒生们幻想着恢复到他们理想中的“周礼”世界就能解决现实存在的弊端,却不知道这反而将整个社会的矛盾扩大,造成了国家的动荡不安。王莽七年内的四次币政改革,也将新王朝推向了毁灭。
1、频繁的变动币制引发民间大量破产
王莽在短短七年之中进行了四次币制变更,除第一次外,每次都是废除前币另铸新币,造成了民间每个人的破产。之前储存的货币被宣布废除,相当于所有积蓄全部化为乌有,财产一夜之间全部归于零,形成了民生的集体困顿,“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立”、“每一易钱,民用破业”。所有人的集体破产引发了民间普遍的对于新王朝政府的痛恨和对汉王朝的思念。
2、货币币值的增大引发了更剧烈的通货膨胀
西汉晚期因为大量发行五铢钱已经引起了货币的贬值和通货膨胀,而且五铢钱的币值太大,不利于小规模交易的进行。王莽的币政改革恰恰是加重了这种情况,他的四次另铸新币大多都是发行大币值的钱币,使得小规模交易更加难以进行,也加重了通货膨胀。新朝后期甚至造成了米价高达五千钱、一万钱一石,贫苦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除了卖身为奴就只有起义造反了。
3、新币的币值不符引发百姓法律层面下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王莽发行的新币都是在币值上做文章,所有的新铢钱币上都有着币值多少的标注,这一点和现代的货币很相似。但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百姓不会认可钱币上的币值,只会认定钱币的重量。因为当时的货币价值多少就是由铸造钱币的金属价格和重量计算出来的。
加之当时的钱币铸造工艺相对简易,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铜等金属私自铸造。汉武帝之后之所以没有人私自铸造钱币就是因为五铢钱本身的价值就是五铢重量的铜的价值,自行铸造没有利润可图。
而王莽发行的新币却在币值与金属价值上发生了极大的差异。以第四次发行的货布与货泉为例。币值上的规定是一个货布相当于二十五个货泉,可一个货布的重量仅是一个货泉的五倍,将二十五个货泉铸造成五个货布就可以额外获得四个货布的收益,自然造成了民间私自熔铸货泉铸造货布情况的盛行。
针对于民间私自铸钱的情况王莽专门出台了许多严厉的法令,最著名的就是《盗铸法》。《盗铸法》规定民间不得私自储藏铜和炭,一经发现私自铸造钱币实行五家连坐,就是私自铸造钱币人家的前后左右四户也要一同被罚为官奴,家产一律没收。这样一来安分守己的百姓也有可能因为邻户而获罪。当时造成了数以十万记的百姓沦为囚犯和奴隶,汉代以来的奴婢问题更加严重,日常的生产也被严重破坏。新朝后期王莽不得不迫于压力废除了《盗铸法》,但为时已晚。
4、多种币制并行引发经济混乱
王莽的币政改革以第三次改革时新币的发行种类最多,不同币值的钱币多达二十八种。如此繁杂的币制造成了人们对于新币认知的混乱,搞不清楚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造成“或各执一端而不知大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经济交易活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这对商品的流通和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障碍。
5、百姓对官府不再有信任感
王莽受禅让之初时“天下万民莫不咸安”,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圣人再世”。但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王莽就因为币制的多次更易和相关法令的“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对于王莽新朝不再感到神圣感,人们发现王莽和他的新朝也不过如此。
对于新朝颁布的法律不再遵守,而是私底下偷偷的做法律禁止的事。王莽为了约束百姓只能重用奸吏“旁缘莽紧”,而奸吏在实际执法的时候更多的是“侵刻小民”,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压迫。百姓们在这种“摇手触禁”的环境下被逼的“不得耕桑”,最终只能“啸聚于山林之内,潜藏于水泊之中”沦为盗贼,甚至参加起义。
四、结语
王莽的币政改革与他的其他改革一样,都是想当然的做法。既没有理论支持也没有实际考察,只是通过一味的“仿古”来进行新政的推行。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将各种问题加剧。如果王莽真的是“穿越人”,那么也是个迂腐不堪的明清书呆子。王莽所进行的改革看上去与现代的许多理念很接近,实际上不过是使社会恢复到原始社会的办法罢了。
参考文献:
1、《汉书·王莽传》
2、《汉书·货殖列传》
3、《资治通鉴》
4、《中国大历史·秦汉史》
评论